当前位置:首页 > 静衡观察 > 静衡观点 >

机构积极看多A股:大概率脉冲式反弹!

发布日期:2020-04-20 14:04:03  点击量:1443   信息来源:原创

一季度重要数据落地,多家机构表达了对市场的不同观点。

中信证券:资金共振驱动A股强势上行

中信证券认为,A股的底部拐点已经确认,上涨的共识将逐步凝聚:欧美疫情“二阶拐点”基本明确,国内基本面底部也已明确,国内政策力度不断强化。部分场外资金入场的顾虑会进一步降低,资金入场共振将驱动A股强势上行。“美元荒”缓解后,海外资金的再配置已重启半个月,而一季度基本面数据扰动消除后,国内资金的再配置也将重启。

各类资金入场共振,预计A股将强势上行

1)外资:配置型资金主导,北向资金持续流入

疫情和“美元荒”缓解后,全球资金再配置进程已经全面开启,EPFR数据显示新兴市场跨境资金流出有改善,其中A股在新兴股市中相对优势明显。行业配置上看,偏好于医药、食品饮料内需板块与电子、通信等科技板块。

短期来看,稳定的人民币汇率环境和基本面“回补”会持续吸引外资回流。展望中期,中国得益于有效的疫情控制、庞大的市场规模、稳定的主权信用、更依赖内需的经济结构,资本市场在本轮全球资金再配置过程中的权重会系统性提高。“美元荒”缓解后,海外资金的再配置已重启半个月,而一季度基本面数据落地后,国内资金的再配置也将重启。

2)产业资本:回购、增持、举牌多线开花

首先,在股价调整和疫情影响的业绩压力下,流动性好的公司主动回购。其次,再融资新规下,定增的定价弹性变大,仅近两个月,A股就已推出224项定增方案,其中锁价项目101个。再次,今年以来,各类产业资本,尤其是国有资本、险资对140家左右上市公司进行了举牌/增持,行业上集中在科技与低估值板块,究其原因,既有国企对民企纾困的因素,也有横向、纵向并购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需求,更有不少增持方是专注科技类公司的产业基金,以及互联网公司的业务延伸。

3)公募基金:ETF申购回暖,配置型需求回升

上周五经济数据公布后靴子落地,也并未对市场产生负面冲击,从公募角度看,已经重新确定基本面基准,预计未来更多的是发生结构风格的变化,减仓的概率不大。另外,配置型需求增加,主题和行业类ETF的申购近期回暖,越来越多银行理财子资金和险资都更倾向于以ETF和FOF等工具配置A股。未来ETF净申购也能为A股带来增量资金。

4)私募与个人投资者都有较大的加仓空间

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私募基金最新仓位水平65.2%,处于近5个月最低水平,龙虎榜游资席位买入量也在增加,两类资金对流动性与市场情绪相对敏感,在政策利率调整和市场利率偏低的环境下,未来有较大加仓空间和意愿。受疫情影响,国内居民部门部分消费计划暂时搁置,被动储蓄和预防性储蓄提高,3月居民储蓄大增2.37万亿,同比增长13%;另外,低利率环境下,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下行,货币基金余额宝的收益率也在降低;居民储蓄寻找出口,料权益资产的配置吸引力会持续提升。

A股二季度的上涨料已开启:紧扣资金轮动,关注三条主线

首先,密切关注政策后续催化下,前期相对滞涨的基建板块。其次,从科技板块龙头中寻找弹性,重点关注5G、云计算、新能源车等主线。再次,坚持以海外业务收入占比低、上游供应链/原材料不依赖于进口、全年业绩确定性较强的内需驱动组合为底仓。

天风证券:A股大概率脉冲式反弹  持续性和高度或不如一季度

关于超跌反弹后的A股

天风证券认为,目前A股市场底部的逻辑不变。但大概率是脉冲式反弹,持续性和高度都不如一季度。

一方面,宏观流动性继续宽松,但微观流动性的边际变化上,难以回到一季度尤其是2月(近期成交低迷、科技ETF持续净赎回、公募基金发行环比回落);另一方面,欧美疫情拐点可能带来悲观情绪修复(比如消费电子和新能源车的反弹),但全球经济至少一个季度的停滞对业绩的实质影响,仍然需要时间和股价的震荡来消化。

关于新旧基建的争论

很多观点认为新基建在整个基建投资规模中占比没有那么高,所以对于疫情后的稳增长、稳就业并没有多大效果。但事实上,这个问题应该分开两个维度探讨:其一,如果我们讨论的是稳增长,那么对应的应该是旧基建、服务业、出口等问题。其二,如果我们讨论的是新基建,实质上是在讨论未来全球的产业趋势。正因为这些领域投资规模不大,但又是我们未来不能落后的产业赛道,所以才需要力保。

1) 旧基建:等待变化,关注相关细分板块的α逻辑美股的三轮回购浪潮

目前政策措辞没看到显著变化,2-3月出炉的地方政府投资计划书中的投资总额没有增长,要看后期计划会不会调整(类似杭州)。建议关注基建β属性不强,但具备α逻辑的【工程机械】、【水泥和消费建材】、【装配式建筑】、【环保】。

过去两个月,几乎所有省份的2020年的重大项目投资机会数都已经披露,经过我们统计,其中数据较为全面的22个省份,2020年加总后的计划投资额为7.99万亿,与2019年的投资计划额相比,仅增长了1.5%。

在房住不炒大的总基调下,卖地能补充的流动资金可能只能弥补今年的一些窟窿。目前在专项债和特别国债更多用于抗震救灾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层面总的投资规模大幅度增加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从披露的投资计划书来看没有任何增长。这之后会不会有省市修改投资计划,还需要进一步跟踪,但很多省份有能力修改增加投资规模的概率是比较低的。

(图片来自天风证券)

2)新基建:地方政府投资计划中的详细数据

各个省份5G和数据中心建设大多相较于19年有明显增加,同时考虑医疗方面也是未来政府资金(比如抗议特别国债)投入的重点。因此主要建议关注【5G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医疗信息化】。

在已经发布2020年重大投资计划的25个省份中,项目涉及数据中心、5G、人工智能、特高压的省份均接近半数,其中多数省份新基建项目占比均有所提升。

由于多数省份只公布项目数量,因此我们用数据较全的广东省作为案例。从广东省新基建涉及的项目投资额来看,2020年远高于2019年,同比增速高达44.75%。具体来看,5G、城际高铁和城市轨交、大数据中心项目投资额均显著提升,其中5G相关投资增长幅度最大。

(图片来自天风证券)

民生策略:A股空间底部已经探明  时间底部有望一个月内出现

民生策略表示,整体对A股后面走势比较乐观,大类资产配置方面建议从债向股倾斜,股市方面,前期连续发布报告论证A股当前位置的配置价值。

空间上,A股已经探明底部,一次是2.4中国疫情底2685,一次是全球流动性底2647;时间上,欧美疫情高峰已经出现了,由于新增病例厚尾特征和发展中国家疫情的快速蔓延,导致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偏好回升缓慢且反复;从国内盈利看,未来一个月伴随部分中报预告出炉和欧美逐步复工,A股可能逐步走出底部。

(截止到4月17日收盘,沪深300指数动态市盈率11.38倍,已符合底部时期PE的特征)

中长期向上的动力一是来自流动性宽松和股债利率极端情形下的配置压力,在全球主要央行超低利率环境下,长期资金只能向权益市场要收益。二是疫情后经济的复苏,疫情前全球经济在2019年四季度迎来底部,疫情中断了这一周期性复苏趋势,疫情结束后,全球经济将重回上行周期,而全球货币和财政的宽松环境将使得这一周期异常强劲。

对于底部的时间判断市场分歧比较大。除了对疫情的担忧,机构还在担心后疫情阶段经济复苏的进度拖累A股,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季报超预期的科技股并没有出现明显反弹。市场原本预期一季度是盈利底,二季度会出现显著反弹,但是跟全球产业链相关的行业由于订单问题,二三季度业绩可能也不乐观,所以在没有明确盈利底预期的情况下,静态估值低也没办法成为安全垫。

但是这种担忧已经体现在近期的交易中,市场整体而言二季度业绩环比改善也是确定的。即使是跟海外产业链强相关的行业,最晚也是二季度是业绩底,因为欧美现在都在考虑5月复工。股市的反弹一定会领先盈利基本面,所以即使二季度是盈利底,那么市场底也并不遥远了。

安信策略:恐慌情绪修复  科技将再占优

整体来看,在海外史诗级的非常规货币宽松政策之下,以美股为代表的海外风险资产价格出现显著上涨,而全球流动性充裕对日渐开放的国内金融市场也构成一定推升作用。

近期交流,投资者虽然认同流动性推动海外股市反弹,但依然担心海外形势风险。安信策略表示,展望未来海外形势,不是萧条与危机,而是买单与修复。随着各国政策制定机构的学习效应,外生冲击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时间不断缩短。从1929到2008,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坚决,金融和经济走出危机状态的速度也不断加快。相比2008年政策是挤牙膏式的应对,2020年的政策更加解决,类似一步到位直接给经济停摆买单,直到开启大修复。

安信策略和市场一致预期依然存在差异,主要源团队对不确定性和边际的看法和市场一致预期不同。市场担心海外疫情依然存在极高不确定性,研究团队看到的是极高的确定性:人类会学习会调整会进步,因此无论新冠存在多久,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趋势是四个字:边际改善。

安信策略认为,A股市场的盈利、流动性与情绪都将呈现改善趋势。内需才是中国经济核心。一季度内需处于类停摆阶段,形成了经济底,而对应上市公司盈利的一季报也正在得到消化,从一系列宏观领先指标和中观高频数据看,中国经济基本面正在处于环比改善趋势,且延续性较强。情绪伴随着疫情期海外风险的快速释放,最恐慌时候已经过去,对应着国内各项政策有序加码,经济数据呈现边际改善,风险偏好从低位的逐步修复,对应着估值的修复与扩张趋势。在这贴现率下行过程中,市场将逐步重拾其预期更代表未来的方向,中长期盈利趋势与空间占优的科技成长股预计表现将再次领先。

虽然短期市场在经历了一定上涨之后难免会出现一些反复,但是坚定支持A股中期向上的经济转型与资产配置逻辑没有改变,预计A股仍将受益于流动性、盈利与风险偏好的持续边际改善,呈现震荡向上趋势,配置上建议消费打底,科技依然作为弹性进攻主线。近期行业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计算机、互联网、电子、通信、军工、医药、券商等,主题重点关注湖北区域振兴等。

风险提示

全球疫情蔓延速度和持续时间超预期,海外市场进入第二轮大幅调整;国内基本面回补进度明显慢于预期;A股业绩披露显著弱于预期。







Back to top